目录
一、库存该不该备?——库存的“合理性”问题
1. SKU是否还在销售/运营中?
2. 物料是否仍在使用?
3. 客户/项目是否还有效?
二、库存有没有多?——库存的“结构性冗余”问题
1. 库存周转天数
2. 安全库存 vs 实际库存差值
3. 呆滞库存比例
4. SKU毛利 vs 库存金额的对比
三、库存动得快不快?——库存的“流动性”问题
1. SKU动销率
2. 仓库转移效率
3. 出库占比 / 销售出库率
4. 销售预测 vs 实际销售偏差
小结:库存不是看“有多少”,而是看“对不对、动不动”
在很多公司,“库存”这两个字常年挂在嘴边。
“仓库压货太多了!” “SKU太杂了,清不下去!” “总觉得库存动得慢,账面挺好看,实际就是卖不动!”
听起来大家都很“关心库存”,但你真让他做一份系统的库存分析报告,很多人往往还是老三套:
拉一堆ExcelSKU表、库存表、出入库表拼在一起整理几页图表,堆一堆SKU名字和数量
但问题是,这些数据有没有真的告诉我们: 库存为什么压了?压在哪了?压得值不值?
说到底,不是没数据,而是没问对问题。
库存分析最根本的逻辑,只有三句话:
这个东西我们该不该备?备了之后有没有多?多到什么程度?压着的库存,动得快不快?有没有在“流动”?
能把这三个问题搞清楚,库存就不是“堆在仓里的货”,而是“正在转动的现金”。
今天我们就来讲清楚这三个问题,分别该怎么看、该怎么算、怎么在 BI 看板上落地。
先为大家准备了一份《供应链库存分析解决方案》。这份方案能帮助企业实现供应链的高效管理,为仓库库存管理中的那些难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。有需要的朋友自行领取:供应链库存分析解决方案 - 帆软数字化资料中心
一、库存该不该备?——库存的“合理性”问题
很多库存问题,其实根子不在“多”,而在“乱”:
有些SKU销量一直很低,但就是不下架某个客户的定制款一年没下单了,还在备货很多已经停产或停售的SKU,仓里还有库存残留
第一步,不是“砍多少”,而是“这些库存该不该存在”。
判断库存是否“该备”,要看三件事:
1. SKU是否还在销售/运营中?
是在售主力SKU,还是早就停售的历史SKU?是渠道自销品,还是某个客户的独占款?客户还活跃吗?
数据来源:商品主数据、渠道绑定信息、销售历史表
2. 物料是否仍在使用?
是当前BOM的核心原材料,还是替换下来的旧件?有没有迁移到新版本?
数据来源:BOM变更记录、物料生命周期数据
3. 客户/项目是否还有效?
是项目制的“投标专用物料”,还是已经交付完的工程件?是大客户的专属定制,还是三年没下单的老合同?
数据来源:项目主数据、客户下单历史、CRM
BI上可以这样做:
做一张【SKU库存合理性评估看板】,按以下维度拆解:
当前库存SKU数(全部)当前在售SKU数历史停售SKU库存占比“最近12个月无销售”的SKU数/库存金额按客户/渠道/品类分布的非活跃库存量
分析建议: 将“当前库存SKU”拆成“在售SKU” + “停售SKU” + “未定义SKU”,建立清理优先级。
二、库存有没有多?——库存的“结构性冗余”问题
很多老板以为“压库存”就是“压金额”,但实际问题往往藏在结构里。
不是总量高,而是结构偏:
A品类转得快,库存反而不足,天天缺货B品类销量下降了,库存还在涨C品类根本没库存压力,却天天被挑错
所以第二个问题,不是问“总数多不多”,而是问:
“这批货,有没有备超了?有没有备错了?”
判断“有没有多”,可以看四组指标:
1. 库存周转天数
定义:当前库存 / 日均销售量
看的是库存能撑几天越高 → 越“压货”越低 → 可能断货
按 SKU / 品类 / 仓库 进行分层查看
2. 安全库存 vs 实际库存差值
如果“实际库存 - 安全库存”远超预期,说明可能备多了相反,如果低于安全库存,就属于“备不够”
安全库存建议使用历史波动算法,或根据供应+需求波动设定
3. 呆滞库存比例
最近 90 天无出库动作的库存金额 / 总库存金额最近 180 天无出库动作的 SKU 数量
这组指标反映“长期趴仓不动”的库存有多少,重点观察资金占用
4. SKU毛利 vs 库存金额的对比
某些低毛利SKU库存金额特别高,说明结构错配优先配置库存给高周转+高毛利的产品
BI上怎么落地?
建一张【库存结构风险看板】:
高周转SKU:库存低预警 + 推荐补货量低周转SKU:库存偏高预警 + 呆滞清理建议SKU等级分布:A类SKU备货是否合理、B/C类是否过量库存分布地图:跨仓 / 跨区的库存是否集中
补充说明:
建议引入 ABC 分类管理方法,结合销量、周转率和毛利,对SKU进行分类管理。不同类别采用不同的库存策略,比如 A 类SKU重点保障供给,C类SKU控制库存量。
三、库存动得快不快?——库存的“流动性”问题
库存有时候不怕多,怕的是“卡”:
有货,却发不出去,销售等仓库、仓库等指令某仓库货堆成山,另一仓天天缺货同个SKU在多个仓库有库存,但始终不调货、不清仓
这时候问题不在数量,而在“库存流动性”。
看库存“动不动”,重点是以下几项:
1. SKU动销率
某时间段内有销售的SKU数 / 总SKU数动销率低说明产品线太长,卖得动的少
2. 仓库转移效率
库存调拨平均响应时间区域库存偏差:某SKU在不同仓的库存差值占比
3. 出库占比 / 销售出库率
实际出库量 / 库存总量销售量 / 同期补货量 → 看是否补得过多/不足
4. 销售预测 vs 实际销售偏差
销量预测误差率过高时,往往意味着库存流得不顺
上BI,看出库频次图、动销SKU热力图、预测偏差热区图。
结合业务做管理建议:
热销SKU集中在单仓发货,提高周转呆滞SKU做内部调拨或促销清仓多SKU组合出货(搭售策略),带动非核心SKU动起来定期校验预测模型的准确率,优化补货策略
小结:库存不是看“有多少”,而是看“对不对、动不动”
我们再把三个问题总结一下:
真正的库存分析,不是堆报表,而是做判断。
而做判断的前提,是你知道该问什么问题、该看什么指标。
别再纠结“数据多不多”,先把这三个问题问明白—— 库存到底该不该有?有没有备多?动得快不快?
问对了问题,BI才能帮上忙;理顺了逻辑,库存才会听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