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视是一种常见的视觉障碍,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,近视有多种分类方式,如按近视程度可分为轻度、中度、高度、超高度近视,按近视病因可分为轴性近视、屈光性近视,按近视发展过程可分为单纯性近视、病理性近视等。
1、按近视程度分类
轻度近视:近视度数一般在300度以下。这类近视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相对较小,但仍需注意用眼卫生和习惯,以防近视度数进一步加深。也有说法认为轻度近视的度数在50度至300度之间。中度近视:近视度数在300度至600度之间。中度近视患者可能需要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,同时更应注意用眼健康。高度近视:近视度数超过600度。高度近视患者除了需要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外,还需注意眼底健康,因为高度近视可能增加眼底病变的风险,如视网膜脱落、黄斑病变等。超高度近视:近视度数超过1000度。患者可能出现眼前漂浮物、眼球突出等症状。2、按近视病因分类
轴性近视:由于眼轴的长度超过正常范围所致,患者的角膜和晶状体等其他屈光成分基本正常。轴性近视是最常见的近视类型,通常成年人正常的眼轴长度为24毫米左右。屈光性近视:患者的眼轴长度在正常范围内,但角膜或晶状体的屈光力过强,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方,从而形成近视。屈光性近视又可分为曲率性近视和屈光指数性近视。曲率性近视是因角膜或晶状体表面曲率过大、弯曲度过强所致;屈光指数性近视则是因屈光间质的屈光指数过高而引起,但眼轴无变化。3、按近视发展过程分类
单纯性近视:近视度数通常较低,多因后天用眼因素等所引起,大部分患者眼底无病理变化,遗传概率低,发展缓慢,度数相对稳定。病理性近视:近视度数较高,通常指600度以上的近视,患者会合并近视眼底改变,发展迅速,遗传概率高。病理性近视患者除了远视力差外,还可能出现飞蚊症、漂浮闪光感等症状,眼底还会出现一系列的病理变化,如豹纹状眼底变化、视网膜周边部的变性等。此外,近视还有真性近视、假性近视之分,真性近视是眼球结构发生改变,通常是由于眼轴变长或角膜、晶状体的曲率过大导致的,无法自然恢复,需要佩戴眼镜或进行手术治疗。而假性近视则是由于用眼过度导致睫状肌持续收缩和痉挛,使晶状体厚度增加,从而引起的暂时性近视,通过休息和放松眼睛可以恢复。
如何预防近视
注意用眼环境的光线,确保在充足且柔和的光线下进行阅读或书写,避免在过暗或过亮的环境中用眼。此外避免躺着、趴着或在晃动的环境中看书、看手机等,以减少对眼睛的额外负担。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也要适度,每次使用时间尽量不超过30分钟,之后应适当休息眼睛或进行眼部按摩。建议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,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,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以显著降低近视的发生率。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,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,包括视力测试、眼压测量、眼底检查等,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视力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