隐晦表达“ 我爱你”,其实很容易就能做到,真的

隐晦表达“ 我爱你”,其实很容易就能做到,真的

作者:余晓田

爱是一种强烈的情感,表达的方式却是千千万。

当爱上一个人时,会不自觉的想要和对方在一起。但因每个人的性格不同,有些人表达的直接,有些人表达的却很含蓄。

不善表达感情的人,会害怕逃避,不敢面对;会显得紧张,不善交流;会不知所措,无从开始。从而让对方不能感受到爱,让自己错失一个爱的人。

正如普希金说:不怀希望、不求报答的爱情,肯定比一切工于心计的引诱更能打动一个人的心。

爱一个人,就要抓住机会。既然愿意付出,那就更应该尝试改变。用适合自己的方式,表达自己的心。

即便性格含蓄不善表达,也可以用隐晦的方式表达“我爱你”,往往很容易就能做到。

好的恋爱体验,来自于“自尊的按摩”。

莉尔.朗兹在书中《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》表达:

恋爱的升华来自于自尊的按摩。在跟自己相处的过程中,对方在自己这里得到了肯定和体现自身的价值。

自尊的按摩需要被认可和关注。而无声的赞美便是用肢体语言,隐晦的表达对一个人的喜欢和爱慕之情。例如,默默的注视着对方,依依不舍的表情。

心理学家曾表明:喜欢一个人,会不自觉的看向他,而眼睛是心灵的窗口,自然流露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。

所以当跟自己爱的人相处,可以默默的注视着对方,让对方感觉自己在你眼里是很重要的人,心灵上也会得到巨大的满足。

要知道除了语言,也可以用肢体语言隐晦的表达自己的感情。对方同样可以感受的到爱意。

而含蓄的赞美,则是说要认真的发现对方的优点,且情真意切的表达。让对方觉得自己并不是虚伪的夸赞,而是在用心了解后表达的真实感受。

这两种赞美方式,都能让对方的自尊得到强烈的满足,从而感觉跟自己相处起来很舒服。会让对方愿意跟自己相处。

但往往生活中,却有很多人面对自己爱的人,做着恰恰相反的事。

他们不敢看对方的眼睛,反而刻意闪躲;他们不会赞美对方的优点,反而故意调侃;他们不会用心的倾听对方的心声,反而说些无关紧要的话题。

这样不仅不能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真实情感,反而让对方很讨厌跟自己相处,无法建立感情。

所以用对方式很重要。好的赞美,既体现出自己的欣赏之意,也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。

了解是理解的基础,理解是共情的前提。

当你深爱一个人,才会愿意为他付出,自然而然的想去了解他。但每个人了解的方式不同,了解后给予的回馈也不同。

生活中有些人喜欢在了解事情后,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给对方上课,教对方如何做。这样不仅不能让对方感激,反而让对方厌烦,因为没有做到“共情”。

很赞同亚瑟.乔拉米卡利在《共情的力量》书中写的观点:“情感上被人理解绝对更能给人安慰,比任何语言都有用”。

当自己做到感同身受,理解对方的感受。才能让对方愿意跟自己表达内心的想法,从而建立情感。

共情的力量远远比语言上的建议来的更强大。能让对方感觉自己被理解,被疼爱,被重视。而隐晦的爱不就是不明确表达,却依然能体会到爱的存在吗。

正如《我可能不会爱你》电视剧里的李大仁,每次只要程又青有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跟自己抱怨,都是给予肯定和理解。

而程又青的男朋友,却每次都是指责和教育她。时间久了,程又青不再想和男朋友诉说自己的烦恼。她觉得只有李大仁才能真的懂自己。

李大仁虽明确的表示自己不会爱上程又青,却用着隐晦的方式,一次次表达着深深的爱意。让程又青最终发觉自己也爱上了他。

生活中有很多像李大仁一样含蓄,不敢表达自己情感的人。但是却不一定能做到像李大仁一样的爱。

试想若李大仁不能理解程又青,不愿共情,那程又青还会依赖他,把他看的很重要吗?显然是不能的,因为所有建立起的感情都是有迹可寻的。

并不是说善于表达爱的人,爱的就更强烈。隐晦的表达爱,一样情深意切。

陈果在《好的爱情》一书中写道:

“真正的爱,一定是源于正真的了解,对一个人的了解的程度,就决定了你爱他的程度”

用心的了解自己爱的人,是隐晦表达爱,最好的方式。因为只有当自己了解对方,才知道如何给予他想要的爱。

不管是直接,还是隐晦的方式,都要勇于表达。因为爱一个人是藏不住的。既然爱了,何不用好的方式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心意呢。

有些人觉得自己是直男或直女,情商低,不会这些。但实际上,正真爱一个人会愿意为对方改变,打破自己原有的规则。

爱上一个人是彼此的缘分,不要因为逃避和错误表达错过了缘分。无论性格和表达有多不同,爱的初衷始终都是一样的。

发布于:广东